yiyao.gif (2726 bytes)
基因科技将是医人而非医病(2000/3/27)

    过去5年,全球医学界已积极展开人类基因组解读计划(HumanGenome Project),以排列出人体的所有基因,准确知道每个基因的作用。

  人类基因组解读计划从1990年正式展开 ,由美国能源部发起,现分散在世界各地进行。目前各国有许多科学家参与这项计划的研究。科学家预计下个月,首个完整人类基因组的初步模型将问世。

  基因组是指内含控制人体运作指令、为数大约10万的整套基因,由此获得的资料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式造成革命性变化。

  为应付庞大的基因组生物资讯,科学家现已发明并开始使用"基因晶片"(gene chips),它就像电脑晶片一样,能储藏大量有关基因的生物资讯。

  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部总监许锦文医生说,乳癌或结肠直肠癌,欧美国家已展开有关的基因研究,该中心将着重于鼻咽癌、肝癌与子宫颈癌这3种亚洲人常患的癌症的基因治疗研究。

  许医生说,我们接下来面对的挑战不再只是如何解读人类基因组和了解每个基因的作用 ,还须同时进一步探讨人体内不同的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基因晶片"研究分析正常细胞演变成癌细胞的详细过程,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

  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为何某些民族或家族较易患上某类型的癌症。他举例说:比如甲吸烟会患上肺癌 ,而乙吸烟则能活到90岁,关键可能就在他们体内的基因结构。”

  如此一来,我们也将能更好地预防癌症或其他疾病,如一个人通过基因解读检验后发现他罹患心脏病的机率较常人高,那医生就可让他配合适当的饮食与运动计划或药疗,及早预防心脏病。《联合早报》

东阿阿胶:生物高科技产品(2000/3/17)

——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正式投产

    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前身为建于1952年的山东东阿阿胶厂)从1995年开始,大胆小涉足生物高科技药品领域,与国家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的生物的高科技单位合作开发的生物的高科技产品-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经过3个的艰苦攻关,各项基础研究、临床试验、生产技术装备建设等均已完成,已获得卫生部审批颁发的生产许可文号,并在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这一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这个集克隆技术等许多尖端工艺技术于一体、能促进体内红细胞成熟分化,骼于肾性贫等恶性贫血的高科技药品被列为国家科委"九五"重点攻关课题和山东省十大高科技项目,全部投产后将达到240万支年产量,3.2亿元销售收入和1.4亿元的年利税,结束我国此类药物完全依靠外国进口的历史,改变我国目前贫血患者主要依靠输血治疗的落后医疗局面,大大降低医疗成本。EPO的投产,意味着东阿阿胶集团实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产品大升级。


防癌药物五年内可面市

    来自美国威斯康新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荣誉退休医学教授保罗· 卡蓬博士(Paul Carbone)在新加坡同国大医院的癌症医生们演讲 后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指出,世界各地有许多癌症专家正朝着预防癌 症的方向展开研究工作 。

  至今研究人员已找出20多种能够帮助动物预防癌症的药物和自然 物质,接下来必须做的就是从这些物质中提炼出适合人类使用的剂量 。卡蓬教授相信,在接下来5年内,我们将能看到预防癌症的药物面市。

  他说: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喝添加氟化物的自来水呢?那是为 了预防蛀牙。同样的,我们在食物中加入碘,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日后我们可能只须将防癌物质加入做面包的面粉里或者放入牛奶和橙 汁中,就能有效地预防某些癌症。

  69岁的卡蓬教授曾担任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所长,也曾给美国癌 症学会、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东方肿瘤合作团体提供咨询服务。他也 是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和国立台湾大学的咨询顾问。

  他指出,地球上的人口正在迅速老化,而癌症正是老年人的疾病 。在美国,50%的癌症患者年龄都在65岁以上,而且60%死于癌症的病 人年龄也在65岁以上。

    虽然有些癌症始终找不到预防方法,但只要我们能够研制出药 物来预防半数的癌症,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进展。在我看来,将所有的 钱都花在研制如何治疗癌症是相当愚蠢的做法,我们必须将眼光放远 ,花钱的目的应该是替未来省钱。

    他说,目前美国的一组医生已经完成了三苯氧胺药物的临床试验 。他们让1万3000名年龄介于30至70岁、有很高机会患上乳癌的女性 定期服用三苯氧胺来抑制雌激素的分泌,以便预防乳癌。

    4年后他们发现,服用三苯氧胺的这些女性当中有一半并未患上 癌症。让研究人员大感意外的是,三苯氧胺反而使她们拥有更坚固的 骨骼、同时还帮助她们降低胆固醇。   另一项研究是有关泥土中的一种天然物质硒。科学家们发现一些 泥土中缺少硒的国家,如中国有特别多人患上癌症。科学家们后来所 进行的研究显示,服用含硒食物的人有50%比服用不含硒食物的人较 少患上癌症。

  此外,也有另外一组研究人员在进行抗雄激素研究,因为他们发现类似维他命D的抗雄激素似乎可以预防男性患上前列腺癌。还有一 组研究人员则发现原本用来治疗非洲睡眠症的药物其实也能够用来预 防皮肤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和大肠癌。

  除了药物,有些研究人员也发现天然植物和蔬菜里也含有防癌物质,例如熏衣草、由橙皮提炼出来的汁液和某些品种的青菜花等等。

  种种研究都显示,预防癌症并非遥不可及的一件事。

    最让卡蓬教授感到高兴的是,这些能够防癌的物质并不像化学疗 程所使用的药物那样会导致病人掉头发、呕吐或泻肚子。除此,它们 也不会影响血液里的红血球和白血球数目。他一再强调,目前的当务 之急就是加速研究工作的进行,研制出适合人类服用的防癌灵丹妙药。 卡蓬教授: 治疗癌症基因疗法太难了

  自从癌症被发现以来,医生们最常使用的治疗方法就是动手术去 除肿瘤、然后进行化学疗程和放射性治疗来控制癌细胞的扩散。

  近年来,研究人员也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基因疗法上,尝试找出改 造癌细胞基因的方法。

  然而,卡蓬教授却认为基因疗法太难了。他说:我们非但看不 到癌细胞、更无法知道它最初匿藏在人体内的位置。它有可能躲在肺 部、也有可能躲在骨头里或身体的其他部位。与其花时间和癌细胞玩 捉迷藏 ,倒不如研制出防癌药物,让有可能患上癌症的病人服用,这样比较实际。

  在谈到目前有医生结合中药和西药一起来治疗癌症或预防癌症时, 卡蓬教授同意确实有医生通过这种方法为病人医治癌症。然而 ,有些 中药却含有有毒物质,因此病人在长期服用后,反而会损坏身体的一 些功能。

  卡蓬教授就曾见过一名服用中药来治疗癌症的病人。那名病人前 去找他治疗时,肾脏已遭严重受损,差一点还得进行肾脏移植,因为 病人的肾脏功能几乎被中药里的有毒成分给彻底破坏了。   除此,卡蓬教授也认为中药在制作上没有一个标准可依循,同一 种中药,有时候药力较强、有时药力却比较弱,实在让医生捉摸不定, 并非治疗癌症的最佳良药。 摘自<联合早报>张丽苹 2000.1.10.


涉及信息化和环保等领域——
  日政府确定八项技术作为
"新纪元工程"的研究开发课题。

  (东京新华电)日本政府最近把信息化、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八项技术作为"新纪元工程"的研究开发课题。

  "新纪元工程"是小渊首相今年夏天提出的一个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目的是通过加速新技术的产业化促进经济复苏、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计划将从明年开始实施。

  官方公布的资料说,目前已确定信息化、老年保健和环境保护3个领域中的8项技术为研究开发重点。

   信息化领域中的3个项目是:在2001年度之前使所有公立中、小学校进入网际网络;在2003年度之前实现政府机关办公的网络化,建立"电子政府";推进"IT(信息技术)21"计划,在2005年度之前建成传输速度为现在1万倍的超级网际网络,实现每个国民都能够自由地使用网际网络的目标。

  老年保健领域里的两个项目是:到2004年度破译与痴呆、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主要老年病有关的遗传密码,在此基础上研究因人而异的特定医疗方法和技术,开发全新的药物;到2001年度就老年人就业问题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环境保护领域的3个项目是:开发阻止全球变暖的新一代环境保护技术,如燃料电池技术、废热供暖系统、监测温室效应的技术等;开发减少污染和循环利用资源的技术,如减少二恶英排放量的技术、监测环境激素危害的技术、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等;就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移植细胞可治疗肝脏衰竭

  (芝加哥法新社)根据北美放射学会年会的一份研究报告,一种先进的移植手术可能提供关键性权宜解决方法,并可能成为医疗肝脏衰竭病人的良方。

  这份初步报告的作者说,这种涉及注入肝细胞的实验性技术,可以在病人等待捐献器官的过程中维持生命,甚至完全不必换肝。

  弗吉尼亚医学院心血管学和干预式放射学教授迪斯纳杜说:"有时候,人们会突然病倒,根本没有时间寻找和移植肝脏。注入 这些细胞,可以在找到适合移植的肝脏之前维持他们的生命。"

  迪斯纳杜的小组在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报告,他们向17名病人移植肝细胞,其中七人不治。

  报告说,活存者包括一名一天大的婴孩,医生是通过肚脐注入细胞;和一名35岁的妇女,她只移植细胞就康复,不用移植器官。

  报告说,方法是采用X射线或超声引导导管,向通往肝脏或胰脏的血管注射肝细胞。

  细胞大半是取自健康的捐献者过多的肝细胞。这些肝细胞是多余或不适合移植的,用前一直冷藏在液态氮里。但内布拉斯加大学放射学助理教授卡尔普说,也有少数病例使用新鲜细胞。

  接受弗吉尼亚小组治疗的12个人之中,一个在移植了细胞后完全复原;七个换肝后活命 四人在等待移植时死亡。


美研究人员:换肾病人生存率高于洗肾

  (波士顿路透电)研究员在《新英格兰医学学报》提出的报告说,肾病病人换肾而不继续洗肾,死亡率可剧减82%。

  医生向来都知道换肾大大改善病人的生活素质,撇开其他不便,光是换肾脏即可避免耗时洗血的渗析疗程。

  不过,换肾是否确实延长病人的寿命,则有待证实。

  这份学报的专家附论说,密歇根大学研究员沃尔夫及其同僚,审查22万8552名病人,包括其中2万3275名换肾者的病历,"为末期病人疗效这个最重要的基本问题,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沃尔夫小组发现换肾者在手术后最初两周的死亡率,大约等于洗肾病人死亡率的三倍,换肾者一旦过关,生存率便大增。

  小组说:对于全体病人次群而言,不治风险的长期减少颇大,介于48%至82%,平均率为66%。

  衣阿华大学医学院亨西克博士在附论中说,沃尔夫小组的研究,"如果人们知道捐肾不仅将改善受惠者的生活素质,也很可能延长寿命",这将鼓励人们捐肾给其至亲。

  这项研究也引起一系列的道德问题。

  小组发现60岁以上的病人虽较难列入等待移植的名单,但他们的手术成功率也不错。年老病人换肾后,最多延寿数年,这或许是老病人比年轻病人的死亡率较大的缘故。

 

about clients prenounce bring help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北京炎黄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本站点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替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