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爱之病病毒能治遗传病(26/5/2000) 耳鸣与肝肾有关(23/5/2000) 改变肝脏细胞功能承担胰腺任务基因疗法可医治糖尿病(20/05/2000) 死尸能"造福"活人再循环是整容好材料(17/5/2000) 人造脑赶超人脑为期不远 (13/5/2000) 科学家开发复制技术可能扭转细胞老化过程 (5/5/2000) |
爱之病病毒能治遗传病(26/5/2000) (巴黎法新电)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在巴黎举行的医学会议上说,医生也许不久可以利用爱之病病毒医治遗传病、癌症和甚至是爱之病本身。该研究小组显示爱之病病毒能够把基因引进一种生物体,取代会引起遗传病有缺陷的基因。沙尔诺医生告诉法新社:"(爱之病 )病毒中的基因将被'有疗效的基因'取代,我们只要保持病毒的渗透细胞的机制就行。"他说:"我们非常肯定利用这种技术爱之病没有意外蔓风险,因为我们知道残留的病毒不会生存。" 耳鸣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五官科方面有外耳病变(如外耳道炎等),鼓膜病变(如鼓膜穿孔、破裂等),中耳病变(如中耳炎等 )。内科方面有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脑膜炎等)。中枢性病变(如脑肿瘤等),药物中毒、高血压、内耳眩晕症及贫血等皆可引起。中医认为,耳鸣一般多与肝肾有关,尤其与肾的关系最大,除了见于热性病外,一般多属慢性病,可分虚实两大类;由于病因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实证:多由肝火上扰,痰火郁结造成,前者耳鸣如闻海潮声;后者则两耳蝉鸣不断,两者都可伴有睡眠不安的症状,治疗方法是清泻肝火,化痰清火。虚证:多由脾肾亏虚或病后体弱造成,耳鸣如蝉,由微渐重,劳动后加重;甚至会有头晕、健忘、多梦等症状,治疗原则是补益肝肾。因此,临床上还须结合患者的整体表现,方能确定属于那一类证型,再对症下药。此外,针灸治疗亦分耳咽管堵塞和发炎所致的耳鸣以及神经性耳鸣,而采用不同的穴位针法,若针药结合,治疗一段时期,疗效会更好。 改变肝脏细胞功能承担胰腺任务基因疗法可医治糖尿病(20/05/2000) (维也纳新华电)以色列研究人员最近在动物试验中利用基因疗法医治糖尿病获得成功。据报道,以色列谢巴赫大学内分泌研究所的萨拉·费伯及其同事给动物植入特殊基因,刺激其肝脏细胞成功制造出胰岛素。他们借助已经解毒的感冒病毒,把在调节胰岛素分泌、胰腺发育和胰岛细胞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基因PDX-1,转移到血糖升高已出现糖尿病初期症状的老鼠肝脏里。结果实验鼠的肝脏细胞被植入基因后改变了功能,承担起胰腺的任务。费伯和他的同事们希望能将他们的新方法进一步在糖尿病患者身上试验。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多达1亿4000万人,而且儿童患者越来越多。 (伦敦讯)美国整容手术界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每年约有两万具尸体接受"再循环"处理,取出皮肤和细胞组织,移植到活人身上,作为唇部整形、隆胸和加大阳具等手术的原料。一具尸体可"造福"100个活人。 虽然法律禁止出售人类身体组织,但在美国,这门生意每年高达数亿美元。对业者来说,一具尸体的价值可以高达7万英镑,连骨骼也有"收获"的话,价格又多了一倍。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伦理中心的卡普兰教授说:"捐献尸体的人并不知道哪些人体组织被加工制成产品,按每克和每安士出售,价值可比美钻石。"去年,2万个美国死人变成这个再循环行业的原料,业者强调,尸体的许多用途惠及医学。以人皮制造的产品也用来为模特儿和演员整容,使她们的嘴唇更加丰满诱人,此外,舍得花钱的话,也可以使阴茎变大,酥胸上挺,拉平皱纹,代价是注射一次650英镑以上。 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电脑专家、生物学家、神经生理学家、光学家,一直致力于提高电脑"智力"的研究,希望电脑能具有一定的"智力",能逐步代替人脑进行智力方面的劳动。因此后来渐渐形成了人工智能这门新的专门学科。经脑科学家多年研究,已发现大脑由1011-1012个神经元组成。并且这些神经元进一步由突触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由此来完成记忆、联想、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此外,人脑是用分布存储方式来存储信息的,数量极大的信息被分别存储在与不同感官联系的不同的区域里。人脑里的信息是由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混合组成的。虽经多年的研究,科学家对人脑已有上述认识。但是,人脑的结构和活动机理十分复杂,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没被搞清楚。在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许多科学家开始研制模仿脑结构和脑功能的"人造脑"。现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许多重要的成果。如由日本东京先进通讯技术研究所德加里斯主持设计、美国吉诺比特公司制造的"人造脑",已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连接了3770万个人造神经元。虽然与人脑的 1011-1012个神经元相比,它还相差很远。但它已能模拟人脑,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其智能已超过许多昆虫。这个人造脑的神经元是用电子器件制造的。它由72块"现场可编程栅阵列"芯片构成。每个芯片中包含大量晶体管。这些晶体管以几个为一单元,组成能模拟神经元的"细胞",以及连接神经元的突触。因这个人造脑能模拟人脑神经元的生物化学反应,因而具有一定的智力。科学家计划利用这一人造脑,设计出具有猫类智能的机器猫。最近,正在日本进行研究工作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嘉力施说,在未来12至15个月内,他发明的"细胞自动机"CAM,便可以制造出用硅制成的7500万个人工神经元---一种类似人脑结构的网络。由于这个神经元网络与人脑一样随机连结,因此它还能像人脑神经细胞一样进行活动。整个电路每分钟能运作数千次。嘉力施预计,待明年完成第一代人造脑后,便可将它制成一只机械猫。此后,还将开发第二代人造脑。至2007年,神经元会超过100亿个,即达到一个弱智人的智力水平。在此基础上,要再发展至普通成人的智力也非难事。预计到2011年,有望实现此目标。届时,CAM将拥有1万亿1012个神经元,超越了一般人脑的智力水平。人类届时是否有能力驾驭这一人工智能? 科学家开发复制技术可能扭转细胞老化过程 (5/5/2000) (华盛顿路透电)复制六只小牛的科学家前天说,他们开发的复制技术,可能找到扭转细胞老化过程的方法。他们说,复制程序似已扭转这六只雌牛的老化生理钟。他们指出,或许可复制使用期较长的器官或组织系,供作移植并治疗早老痴呆症、关节炎或心脏病等。在1997年宣告诞生的多莉,是首只利用成年细胞复制而成的动物。复制多莉的爱丁堡罗斯林(Roslin)研究所,发现她出世后细胞实龄跟细胞原主六岁母羊的细胞同龄。罗斯林研究员检验细胞染色体端粒(telomere)的情况,推断细胞的实龄。细胞的染色体具有遗传基因,细胞在每次分裂之后,端粒略微耗损。端粒一旦无法修复,细胞便会死亡。这种过程称为衰老。多莉的端粒都已老化,但从发育45天的胚胎细胞复制而成的六只小牛,端粒却异常年轻。更叫人惊奇的是,小组复制的细胞并不新鲜,小组让它们在实验室成长、裂殖到老化。小组使用跟复制多莉稍微不同的方法,把细胞植入牛卵,使它们融合为一。(巴黎法新电)研究睡眠之谜的一批科学家确定,脑前侧的一个小部位决定你是酣睡还是辗转难眠。法国和瑞士科学家小组说,他们已经首次证明脑中的一个叫视前侧细胞核(ventrolateral preptic nucleus)是睡眠的关键所在。他们以老鼠为对象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我们觉醒时,降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和血清素(serotonin)等激素会抑制视前侧细胞核中的三角形细胞。根据他们的理论,我们之所以会打盹,是因为视前侧细胞核的细胞被黑暗、酒精、比较热的气温和其他因素启动了。视前侧细胞核细胞如果突然活跃的话,就会阻止脑中的其他部位释放这种"叫醒"激素。这会促使更多视前侧细胞核细胞活跃,打胜激素之战,带来睡眠。视前侧细胞核细胞核也在睡得最酣--也就是所谓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的时候非常活跃。在快速眼动中,眼球在眼皮下很快转动,强而有力的梦也来了。这一发现可以为制造一种能够启开或关闭视前侧细胞核的细胞的特效药铺路,协助治疗睡眠失调或使人醒着。研究工作由日内瓦大学医学中心、法国里昂的睡眠和觉醒神经生物学实验室个巴黎全国科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和细胞多样化实验室联合进行。他们把研究报告发表在英国《自然》科学周刊上。 |